本文目录一览:
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草案,有操作性吗?为什么?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他们都认为很好,均表示如果能不影响工作会尽量回家的。
“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首传唱十余年的老歌,唱出了众多儿女和父母的共鸣,如今“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子女今后不常回家看望或者问候父母将构成违法。
不应该写入,主要原因为:这么一个条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常回家看看该不该写入法律,最好写的多一点,从正反两方面写。谢谢 从法理上讲: 法律应该是被动的、保守的,能用其他方式解决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动用法律。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常回家看看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法律客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该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包含的内容包括分总则、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附则9章85条,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该不该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
1、法律主观:儿女没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义务,但是有照顾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2、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法”,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3、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要求子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的条款该不该入法?曾进行过较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该条款不具备可操作性,影响法律的权威性。
4、这是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如果法律这样规定,那这部法律就是恶法、为什么呢?很简单,公民没有自由权。虽然子女看望父母是道德上必须的,但是要上升为法律层面还是有点困难的。
5、“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理念、观念和要求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就没有太大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虚设,那么其尊严和威信也会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