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有木有
1、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x题。 教学目标: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4、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体会税收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课件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学生讨论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画圆。培养学生动手探索能力,发展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何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练习课件
1、(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在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也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2、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
3、A: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去掉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B:在圆上做一个记号,让这个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4、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
5、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判断题 (1)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圆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把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6、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一做!将圆分成若干等分34562718169151014131211将圆分成若干等分1234C5678212345678r161514131211109161514131211109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人教六上数学小学能力测试卷5A题目
.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 )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
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0分)39= 2 = 10050%= 5-6= 0.60.3= 求未知数。(每题3分,共12分)80% -38=6 3=6 : =3:12 = 填空。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单元测试题一 计算 。(25分) 直接写出得数。(4分) 67%+33= 13 + 15 = 6÷ 23 = 0.12= 12-5= 1- 38 = 35 × 59 = 0.5÷0.7=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及其计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小明在做一道乘法题时,错把一个因数19看成了16,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312。